今年初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回溫,再加上FED頻頻釋出升息告一段落的訊號,使得全球股票市場幾乎一路大漲。不過,債市至今尚未跟上股市漲幅,且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超過5%,在利率持續處於近年相對高檔下,許多投資大戶嗅到機會增持債券相關資產,企圖先享受債息再賺價差,同時分散資金過度集中股市風險。其中金融債因利率較高,一舉成為許多重量級公司的投資首選,那相關ETF有哪些?又債市展望應如何看待呢?以下文章將一次解答。
債券型基金買氣驚人,連台積電也跟著買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跨國投資指數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規模由去年12月底2.02兆元增加至今年3月底2.38兆元,成長17.8%,與去年同期1.38兆元相較,更是大增72.4%,值此之際,國內投信債券ETF也數度追加募集,反映今年債券強勁買氣。
至於要如何挑選債券標的,不妨看看專業投資大戶,都在往哪邊「砸錢」。其中,除了政府公債、投資等級債等類別外,金融債也是大戶將資金停泊的熱門去處之一。
以台灣最賺錢的公司─台積電(2330)為例,根據其2023年第4季財報顯示,台積電所持有的公司債中,前10大標的皆為金融債,債券發行人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史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日聯、巴克萊銀行和匯豐等,全部都是國際間有名的金融巨頭。
而不只台積電青睞金融債,連全球最大的國家主權基金─挪威主權基金,持有前7大公司債,也都是金融債,其投資債券發行人則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瑞銀集團、富國銀行、摩根史丹利、高盛與花旗。
圖:台積電持有不少金融債
資料來源:台積電年報
FED釋出鴿派訊息,金融債在停止升息階段表現佳
金融債成為ETF榜上熱搜關鍵字,到底金融債為何成為重量級大戶的首選呢?
首先就歷史經驗來看,在停止升息階段時,債券市場多呈現上漲走勢,以上一輪升息循環(2016-2018年)數據來看,若於最後一次升息(2018/12/19)後進場投資各類債券,在2年後普遍有15%以上的報酬率。其中相較於全球非投資等級債、BBB級投等債,金融債持有2年報酬率逾41%,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債券商品。
"資料來源:國泰投信(2018/12/19~2020/12/18)
而以美國聯準會(FED)於5月FOMC(聯邦利率委員會)會議釋出的展望來看。FED連續6度按兵不動,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5.5%,甚至將每月減持600億美元公債的上限放緩至250億美元,使FED一年縮表規模從7200億美元下修到3000億美元,在通膨數據連3月超預期之下態度其實頗為鴿派。主席鮑威爾更指出:「不認為下一次的政策利率調整是加息」,讓市場普遍認為升息段落已告一段落,CME FED Watch Tool也顯示今年9月就開始降息的機會大增。
儘管鮑威爾在會議上同時提到:「如果通膨比預期延續得更久,那麼就有可能暫緩降息,降息與否最終取決於就業等數據變化」,對於降息時程尚未鬆口,但因金融債本身具有信用穩定、安全性高、長期付息平穩等優勢,也有比美國公債更高的殖利率,故隨著債市進入打底尾聲階段,高評級與中長天期的金融債仍頗受青睞。
"
金融債的投資風險為何?
金融債本質上是一種債券商品,所以最大的風險在於公司倒閉無法償還債息,但以全球金融巨頭發行的債券來看,由於其平均信評普遍達A級,無論是安全性或違約率表現多半優於一般BBB級的債券。再者,國際間大型系統性銀行多有「大到不能倒」的特性,在重大系統性風險發生時,政府多半會盡可能支援,故部分投資人也將之視為「類國債」選擇,唯投資人操作時仍須留意黑天鵝事件,高評級債券也並非絕無風險。
相關ETF該如何選擇?
若投資人也看好金融債的話,應該如何進行投資呢?目前台灣其實已經有不少金融債相關的ETF商品,不過若以成交量來看,流動性較佳的標的是國泰10Y+金融債(00933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群益投資級金融債(00724B)。
而在這3檔標的中,00933B有比較低的費用率,且為近期較最受歡迎的月配息ETF,並搭配有收益平準金制度減緩稀釋問題,目前受益人數明顯較高; 00773B則是受益人數、規模都排行第2大;00724B特點是則是規模高達1000億,幾檔標的各有自己的特點,投資人若看好金融債趨勢,可以就自己青睞的選股邏輯挑出適合的標的,也建議投資人追逐高殖利率之虞,也要多留意自身的操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