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Computex電腦展告一段落,市場分析師們也從中整理出不少未來值得留意的產業趨勢,其中又以各家廠商推出的AI PC、GB200伺服器供應鏈這2者最受資本市場關注。但實際上除了這2者,機器人、邊緣運算在智慧工廠中的各項運用,其想像空間也漸漸浮現,玉山證券數位投顧本期也要帶大家瞭解該趨勢下有可能的受惠產業-工業電腦。
從NVIDIA黃仁勳演講看見智慧工廠趨勢正成型
在本次Computex電腦展中,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台灣媒體的關注焦點,而其演講的內容,更是透露出非常多的產業趨勢。事實上除了大家都關心的AI伺服器、AI PC,黃仁勳還談到不少關於智慧工廠的應用場景,像是Omniverse對製造業帶來的獨特優勢,以及2個正在運作的智慧工廠案例,其背後含意代表的是AI正更多的往工業應用、硬體、邊緣端發展。
首先從Omniverse這項平台開始講起,他其實是一個具有數位孿生概念的模擬平台,使用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高度真實的模擬,因為參考了物理性質的變化,可以讓測試更貼近於現實生活,最終達成空間最佳化利用、內部通道最佳化等規劃,並且讓人機(人與機器人)協作效率提高,且該平台亦可用在遊戲開發、動畫製作、建築設計、工程仿真等平台。
以NVIDIA官方提到的實用案例來看。台達電(2308)透過該平台訓練電腦視覺模型,打造出自動光學檢查和瑕疵解決方案:和碩(4938)利用於協助工廠作業人員即時「交談」,並提高員工安全和生產力;緯創(3231)則是使用 Omniverse 模擬其工廠設施和工作流程,據悉將工廠正式上線所需的時間從通常的5個月縮短了一半成2.5個月,並且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0%。除此之外,緯創也開發資料中心的數位孿生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測試和確保新組裝的NVIDIA HGX系統具有良好品質、效能和能耗表現。
而以演講中提到的工廠實際應用案例,第1個是巨大(9921)集團的Warehouse eco-System(倉庫生態系統),系統整合者為廣運 (6125),通過SDK和API等方式將邊緣AI和機器人廠商Coretronic、Yaskawa、所羅門(2359)、Universal Robots以及軟體端Asia Pacific Machine Intelligence Company (APMIC)、Autodesk、Emulate3D、Datalogic、Spingence、Linker Vision、MetAI、SICK與ODM廠的Aetina、ECS Inc.、技嘉(2376)及Neousys的產品與服務串聯,並由NVIDIA提供底層的技術支援。
第2個案例則是機器人工廠生態系統(Factory Ecosystem),NVIDIA以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為例,指出機器人工廠利用NVIDIA Omniverse和AI技術,以達到整合領先的應用程式設施和數據、優化廠房布局和生產線配置、並驗證設備布局。鴻海的機器人工廠協調運行機器人組裝NVIDIA AI超級電腦,而這些超級電腦又反過來訓練鴻海的機器人。而在該案例中,系統整合商為鴻海(2317),Edge AI & robots廠商包括ASM、Epson (日)、FARobot (法博智能移動)、Jusda(中)、kurtz ersa(德)、TM robot(達明機器人;台)、德律(3030)、ViTrox(馬)。軟體端為Ansys、信驊(5274)、Autodesk、Cadence、Creo、FlexSim、Siemens、SketchUp、Visual Components;ODM則包括樺漢(6414)、鴻佰科技(Ingrasys)、Siemens。
工業電腦長線題材浮現,邊緣運算商機受期待
以NVIDIA對未來工廠的想像來看,其理想狀態是應用人型機器人模仿人的動作,讓機器人可以進行多種類的工作,但考量到現在人型機器人精確度不足、成本高,且傳統工廠應用場域有所限制之下,目前短期要大量採用在製造業的難度依然很高,仍較處於早期的實驗階段,唯市場已漸漸開始期待智慧工廠的長線題材,這對於長期耕耘邊緣運算、工廠流程自動化的工業電腦業者將是利多。
像是在本次COMPUTEX展覽中,NVIDIA黃仁勳提到的合作供應鏈廠商就包括不少工業電腦業者,像是研華(2395)、宸曜(6922)、艾訊(3088)、新漢(8234)、凌華(6166)、立端(6245)、醫揚(6569)、研揚(6579)。而從實際產品面來看,飛捷(6206)推出智能倉儲(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宸耀(6922)除展出AMR產品之外,另外也有工廠自動化、智慧農業等相關應用。
最值得留意的是,龍頭廠商研華在本次Computex記者會上也釋出對於邊緣AI的展望,公司認為邊緣AI規模化速度將非常快,預計2025至2026年將進入爆發式成長,工廠自動化比重也可能從過去30-40%提高到70%,工業電腦產業的長線題材已冉冉成型。
工業電腦業績落底,靜待營收加溫
在長線題材趨勢成型下,工業電腦廠商的基本面近況又如何呢?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工業電腦業者在2021、2022年普遍繳出非常不錯的財報,主要受惠於疫情期間積壓訂單多,再加上零組件供應鏈產能恢復正常,但2023年隨著積壓訂單消耗告一段落,再加上通膨影響企業資本支出力道,相關個股業績普遍還是遇到較明顯的回落。
好消息是,歷經去年一整年的庫存去化後,目前不少個股的營運狀況都逐漸回穩,營收漸漸有落底止穩跡象,且從較具領先性的合約負債觀察,其實像飛捷(6206)、樺漢(6414)的接單狀態都非常不錯。另外若參考龍頭股研華(2395)的展望,研華認為全球景氣挑戰仍在,但各區域市場已大致落底,唯若整個族群想要取得更多市場關注,還是需要在智慧工廠、邊緣運算下取得更多實質營收挹注。
相關個股1:宸曜(6922)
● 公司簡介:宸曜為去年上市櫃的新興工業電腦廠,公司主攻少量多樣型的利基市場,訂價主打高毛利,產品有像是針對寬溫、防震、防水等應用場域設計,具備GPU算力的強固型無風扇寬溫工業電腦、AI邊緣運算電腦、垂直市場應用電腦等等,可應用在設備製造、工業機器手臂、半導體生產、3D檢測、無人載具、智慧城市等場域。因公司營收比重中,邊緣運算電腦佔營收比重近5成,為國內典型邊緣運算概念股。
● 近況分析: 從宸曜第1季財報來看,受惠於台灣及韓國製造業復甦、中東與印度智慧城市專案持續發酵,使其表現明顯優於同業,公司第1季營收落在56.9億元(季增25.56%、年增17.71%),毛利率44.8%(前期44.8%、去年同期38.8%)、營業利益率16.2%(前期9.1%,去年同期15.8%),EPS落在2.25元(前期0.41元,去年同期1.4元),整體表現優於預期。
● 後續展望:第1季宸曜邊緣運算產品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109%,預期成長動能將會延續至第2季,且該類產品毛利率較高,有利於公司2024年毛利率表現,目前公司訂單能見度達第3季,下半年優於上半年,在各產品線同步成長下,市場機構平均預估2024年EPS(每股盈餘)落在7.62元。長線來看,公司持續布局NVIDIA、Intel、AMD架構邊緣運算產品,且公司與長達NVIDIA合作5-6年,為未來智慧製造趨勢下的可能受惠者。
相關個股2:研華(2395)
● 公司簡介:研華是國內工業電腦龍頭,市場占有率落在4成以上,並且以經營自有品牌Adventech為主,產品終端應用多元,包括工業製造、零售、醫療、交通、物流、博弈等等。
● 近況分析:從財報來看,受到全球總體經濟疲弱影響,公司第1季營收落在138.8億元(季衰退8%、年衰退20%),毛利率40%(前期41.1%、去年同期39.7%)、營業利益率13.8%(前期17.8%,去年同期20.1%),EPS落在2.32元(前期2.67元,去年同期3.8元),整體表現較為平淡。
● 後續展望:全球景氣落底,但回升動能並不強,公司給出的第2季營收展望為營收個位數成長,整體營運狀態小幅回溫,下半年隨著全球景氣回溫、聯準會降息,再加上新市場、新專案發酵,應有利公司營收表現,市場平均預估EPS落在11.93元。展望明年,工業電腦庫存落底,再加上全球經濟有機會繼續溫和復甦,再加上公司看好邊緣AI規模化速度加快,市場平均預估EPS來到14.34元。
相關個股3:振樺電(8114)
● 公司簡介:振樺電為全球第5大POS機廠,由於產業成長性較穩定,公司於2016年併購北美KIOSK、2017年再併購瑞傳,欲結合KIOSK北美終端市場運營經驗、振樺電全球品牌通路、瑞傳邊緣運算技術,一舉瞄準物聯網解決方案商機。而近年隨著公司在高毛利率的POS品牌、軟體定義智能設備佈局有成下(BORIS、AI晶片測試機台、KIOSK自助服務應用下),去年毛利率也來到38%。
● 近況分析:去年起公司在全球工業電腦市佔率從5%提高到8%,且隨著第1季經銷商鋪貨,產品組合改善,公司單季營收來到22.16億元(季衰退7.63%、年衰退6.9%),毛利率43.5%(前期36.6%、去年同期36.6%)、營業利益率9.76%(前期7.42%,去年同期11%),EPS落在1.46元(前期0.35元,去年同期1.2元),營運表現優於預期。
● 後續展望:公司第2季起開始出貨新的POS機專案,5月營收出現明顯加溫來到10.53億元(月增29.7%、年增20.4%),消息面公司傳出獨家出貨AI晶片測試機台(NVIDIA),且由於半導體客戶需求強勁,目前市場平均預估全年EPS可回溫至9.44元,2025年隨著AI、邊緣運算等推升工業電腦出貨量,市場平均預估EPS可再成長至11.31元。
相關個股4:樺漢(6414)
● 公司簡介:樺漢為鴻海(2317)轉投資工業電腦業者,除擁有母公司鴻海龐大製造業經驗,鴻海旗下各子公司也都讓樺漢軟硬體整合服務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營收結構可分為自有品牌、系統整合、委託設計代工(ODM)3大產品線。
● 近況分析:樺漢第1季營收落在327.2億元(季衰退4.41%、年增14.85%),毛利率20.1%(前期18.4%、去年同期19.3%)、營業利益率2.96%(前期3.13%,去年同期4.5%),EPS落在4.67元(前期3.58元,去年同期4.64元),本業表現因費用較高表現不如預期,但業外匯兌收益挹注,使得整體表現仍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 後續展望:全球總體經濟走向緩復甦,工業電腦產業前景逐步轉佳,樺漢匈牙利新廠需求持續強勁,主要受惠歐洲娛樂、金融零售訂單增加,ODM成長力道強勁;另外,公司品牌業務受惠於智慧城市、醫療、交通、軍工客戶追加訂單,成長也備受看好,目前公司合約負債來到近年相對高水準,市場平均預估全年EPS可達20.38元。而展望2025年,公司自今年併購KATEK後開始整頓,是公司往高毛利智慧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公司也將發展重心放在5G、AI等新興領域,在多樣成長動能帶動下,市場平均預估2025年EPS可達24.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