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現金殖利率長期高於3%,對機構法人、退休族等需要現金流者具高度吸引力,隨上市櫃公司股利政策陸續敲定,個股除權息家數將在今年6至8月達到高峰,除權息行情也自然成為台股重頭戲之一。那麼,什麼是除權息行情?該不該參加除權息?本文將整理介紹帶股民抓住行情波動。
除權息行情是甚麼?
除權息是公司將獲利以股票或現金股利的方式分配給股東,每當除權息旺季即將到來,上市櫃公司就會先於董事會宣布當年度股利分派金額,並於股東會報告、通過,並訂定除權息日期。
若股利分派較市場預期來得高,則在除權息交易日前,多會吸引市場資金搶進,帶動股價一波漲勢,同時,股東會、除權息前依法必須強制進行的融券回補潮也有望成為多頭攻勢另一助力。
而在除權息交易日後,若是公司展望佳,那麼投資人後續追價意願也會增加,更有利該股在數日內快速回補除權息缺口,而若多方趨勢強勁,股價漲升動力也不會只盡於此,買盤持續追價的情況所在多有。
簡言之,除權息前後股價常易出現波動,而個股歷來除權息表現也可做為判斷股價走勢變化的參考指標,助投資人檢視持股、擇機操作。
<延伸閱讀:一文看懂「除權息」! 流程細節全解析>
台股2024年股利發放狀況如何?
台股除權息行情多在上市櫃公司宣布股利政策始揭開序幕,那麼,今年股利發放狀況如何?據統計,由於不少公司在2023年遇到下游廠商庫存調整的問題,雖獲利動能走緩,但仍創下歷史第3佳,總計全年稅後盈餘落在2.91兆元,年減27%。而若按照過去的盈餘分配率預估,今年台股總發放現金股利預期仍會突破2兆元,並達成連續3年突破2兆元關卡的紀錄。
現階段、銀行定存利率有限,儲蓄險的收益率偏低,又通膨下降緩慢,美聯準會遲未降息,高利率環境或將延續一段時日,促使國人將資金轉往高息個股和ETF相關資產。若今年上市櫃公司發放的現金股息依然維持高水準,則台股股利回報吸引力將提高,並牽動中長期資金及存股族積極參與除權息行情。
事實上,就近年情況來看,投資人愈來愈青睞現金股利,而上市櫃公司也存善如流,持續提高現金股利比重,同時還增加配息頻率,期以滿足市場對於息收現金的需求,讓台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中的高殖利率績優生。
台股歷史股利發放王有誰?
至今年5月中旬為止,在已公布股利政策的上市櫃公司中,大立光2024年每股配發67.5元現金股利居首(2024年現金股利是以2023年盈餘分配);而總配發金額則由台積電2024年股利合計3,371.1億元拿下第1(2024年現金股利是以2023年盈餘分配)。
即將在今年除權息的電、金、傳龍頭公司,其後續的填權息表現將左右台股今年除權息行情熱度。據統計,接下來除息影響市場點數前十大個股中,科技股占6檔、金融股占4檔;其中,台積電將在6月13日配發現金股利3.5元(股利來自於2023年第4季獲利),除息日預期將影響指數28.58元,為全市場最多。
除權息行情3大操作策略及相關個股
除權息旺季逼近,有3種方式可以操作,投資人可評估自身投資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買賣策略。
● 一、在公司公告股利後投入,並於除權息日前賣出,不參加除權息
一般來說,公司若配出高股利,其高殖利率題材將會吸引投資人進場,若同時見融券回補等買盤助益的話,那麼股價於除權息前多有機會走升一波。
● 二、除權息日當天買進,並在填息之際找時機賣出
因部分高所得稅率投資人會基於節稅目的在除權息日前賣出股票,故除權息日時,這些投資人多半會需要回補持股。投資人可挑選過往除權息當日上漲機率高者,於除權息日買入,並在當日收盤,或是個股邁向填息之際找時機賣出。
● 三、在除權息後趁機買進中長期營運趨勢向上的個股
部分中長期營運趨勢向上的個股,因具有堅實基本面、獲利成長、甚至有搭上熱門題材,在除權息後不僅有高機率可以順利填息,後市也還有持續上漲的潛力,投資人可賺股利又賺價差。
<延伸閱讀:搶搭除權息行情特快車 這幾檔快速填息績優生出列>
<延伸閱讀:除權息旺季到來!靠股票期貨參與行情有何優缺點?>
今年除權息行情如何看?
除權情行情為台股重頭戲之一,回顧過去2018年至2023年台股除權息期間(7-9月),除了2022年因地緣政治緊張、通膨增溫、聯準會升息等利空衝擊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之外,其餘年份漲多於跌,行情相對偏多,把握台股除權息行情操作對投資人來說不失為可考慮的良好機會。
那麼,今年除權息行情會怎麼走? 先以產業端來看,台股將步入傳統電子產業淡季,但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開展挹注相關供應鏈營運,部分企業首季財報繳佳績,市場並多預期2024下半年,企業庫存可調整完畢,景氣將逐漸復甦,整體基本面尚具堅實後盾。
另就資金動能觀察,投信高息ETF募集盛況形成資金行情,內資籌碼扮演多方關鍵力量,大盤今年以來漲多於跌,法人圈預估台股下檔19,000點有支撐,上檔可嘗試站穩21,000點,台股除權息行情有發揮空間。
我該不該參加除權息?
要參加除權息行情前,投資人可首先了解欲投資公司的營運狀況、發展前景等基本面要素,以判斷公司價值和潛在成長空間,評估個股後續填權息的可能性。
其次,可觀察個股殖利率高低,以決定是否值得布局。若個股殖利率偏低,則參與價值或許不高;就目前已公布股利政策的公司來看,平均現金股利殖利率約為3%,投資人宜挑選現金股利殖利率至少3%的個股。
第三,市場多空氛圍、產業動態等其他大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個股表現,個股股價在除權除息日前後都可能有不小的波動,投資人應據市場環境評估參加除權息行情的風險。特別是目前指數來到相對高檔位階,波動難免,投資人欲搭上除權息行情列車,仍須謹慎控管資金投入水位。
可留意的是,近年不少高殖利率股除息前波段漲幅已不小,若除息後欲振乏力,又投資人看好相關標的,可待其回測至殖利率歷史區間低檔位置,或是股價與10日均線負乖離率拉大後再進場,以規避修正風險、提升獲利空間。另外,領到股利需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股利所得稅,因此要決定參加除權息之前,也需考慮自身所需負擔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