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委託美股
別讓回檔打亂你的投資節奏 認識美股避險利器:SPDN、SH、PSQ、RWM及DOG
川普政府重啟貿易施壓手段,針對多國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聲稱為達成「更互惠的雙邊協議」。首波關稅已確定將於8月1日生效,範圍涵蓋亞洲多國,最高稅率達40%;第二波則點名巴西等多個資源國,甚至開出高達50%懲罰性稅率。雖然此舉預計可為美國帶來3,000億美元關稅收入,但也加劇全球通膨與貿易緊張風險,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信心恐帶來進一步衝擊。以下即簡要評析美股近期動態,也附上目前關稅實施進度,助投資人掌握最新情況。
文章目錄
點選你想看的段落:
美股動態紛雜:科技主題人氣回升、聯準會官員利率看法分歧、關稅續對市場氛圍施加壓力
當前美股市場呈現多空交錯的格局,其中科技股展現強勢領漲動能,成為本周上漲主軸。輝達市值突破4兆美元大關,帶動整體AI與科技板塊人氣回升,市場對成長型股票的偏好仍然明顯。不過,川普最新一輪關稅清單也同步釋出,涵蓋範圍更廣、稅率更高,市場關注其對供應鏈成本與通膨壓力的潛在影響。惟因該政策預定8月1日才正式生效,短期仍為談判留有空間,使得投資人對後續經濟展望仍抱持觀望偏樂觀的態度。
另一方面,Fed最新會議紀要顯示決策官員對利率路徑看法分歧,分為三大派系:一派主張年內啟動降息;一派傾向維持現狀;另一派則支持7月即降息。紀要中特別指出,通膨預期仍存在不確定性,若新一輪關稅進一步推升物價,將成為政策調整的關鍵變數。目前市場預估7月降息機率偏低,9月會議可能降息1碼,全年累計最多降2碼,關注焦點在於8月中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
整體來看,美股近期走勢反映出三大關鍵因素交錯影響:第一,科技股續強帶動市場信心;第二,Fed政策方向仍具高度不確定性;第三,川普貿易政策變數升溫,為市場留下一定的不確定與協商空間。
川普政府近期宣布針對多國實施新一輪關稅措施,分為兩波展開,目前已確認第一波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第一波涵蓋多個亞洲與中東地區的出口導向型國家,包括日本、南韓、印尼、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塞爾維亞、突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與寮國,關稅稅率介於25%至40%不等。針對的核心問題包括逆差、產業補貼、出口退稅、製造成本優勢與不透明稅制等。其中,緬甸與寮國的稅率高達40%,反映美方對「貿易不平衡極端案例」的高度關注。
第二波關稅衝擊的對象,包括菲律賓、汶萊與摩爾多瓦等小型經濟體,以及利比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與斯里蘭卡等資源型國家。巴西則是目前關稅稅率最高的國家,被課徵高達50%,美方指控其存在傾銷行為與政治介入問題。
此次關稅行動反映川普政府強硬重啟「貿易不公平制裁路線」,對外釋放出要求雙邊協議重新談判的明確訊號。第一波將於8月上路,相關國家已開始評估對本國出口與產業的影響,而第二波則可能作為下一階段的施壓籌碼,影響尚待進一步觀察。
綜觀來看,川普透過關稅信函向多國施壓, 希望達成「更互惠的雙邊貿易協議」;這些關稅依據貿易逆差與商業政策不公平問題制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預估,這波關稅措施可能為政府帶來全年高達3,0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但對於投資人來說,廣泛加徵關稅或將引發通膨壓力,並讓經濟成長放緩,宜謹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