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委託美股
美國龍頭企業ETF競爭白熱化!SPY、VOO、IVV、SPLG誰才是美股代表?
隨著美國金融巨擘陸續揭露最新一季財報,美股正式進入「超級財報周(Earnings Season)」!這段期間,數百家美股企業將公布上一季的營運成果,而股價與市場情緒將隨之波動。對投資人而言,這是觀察市場趨勢與個股表現的絕佳時機。本文將帶你一次掌握什麼是美股超級財報周、為什麼重要、與台股財報有何不同之處、又該從哪裡查找財報資訊,以及市場對於本季的美股財報有什麼預期!
文章目錄
點擊你想看的段落:
美股超級財報周(Earnings Season)是指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季度財報的期間,通常於每年1、4、7、10月的第二周開始。雖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會在這段期間內公布季報,但多數大型企業會選擇在這時候揭露,所以備受市場矚目。一般來說,發布時間會選在盤前或盤後,以避免盤中劇烈波動。
可留意的是,財報公布後,多數公司還會舉行「電話會議(Earnings Conference Call)」,邀集分析師與機構投資人參與,進一步說明財報細節、回應外界提問,並提供對未來營運的展望。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了解公司最新動態與策略方向的重要管道。
而就過往經驗來說,超級財報周的公布多由金融股起頭、科技股承接、零售股收尾。以下即提供數個美股財報日查詢平台:
Company Earnings Calendar - Yahoo Finance
Earnings Calendar - Investing.com
表:近期主要美股企業財報公布一覽
財報公布時間 |
公司 |
7/15 |
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 |
7/16 |
艾斯摩爾、美國銀行、嬌生、高盛、摩根士丹利 |
7/17 |
聯合航空、百事可樂、奇異 |
7/18 |
網飛、3M、美國運通 |
註:資料僅供參考,資訊請以各公司公布為準
與台股相比,美股的財報公布方式與節奏有幾項關鍵差異。首先,台股公司每月需公告月營收,讓投資人可以每月追蹤營運狀況;而美股公司則沒有月營收制度,投資人僅能透過每季或每年的正式財報來了解企業的整體表現。因此,當財報公布時,市場反應往往更為劇烈,因為這是少數可以窺見營運成績的時刻。
另一項差異是,美股公司可以自行設定財年(Fiscal Year),所以不同公司的季度統計期間也可能不一樣。舉例來說,蘋果公司的財政年度起始於每年的10月,結束於隔年的 9 月,其季度結構是:第1季為10~12月、第2季為1~3月、第3季為4~6月、第4季為7~9月。投資人可在公司官網的投資人關係專區「Investor Relations」或SEC官網的年報10-K中查詢各公司財年起迄時間。
表:美股七巨頭季度時間
公司 |
Q1 |
Q2 |
Q3 |
Q4 |
蘋果 |
10~12月 |
1~3月 |
4~6月 |
7~9月 |
微軟 |
7~9月 |
10~12月 |
1~3月 |
4~6月 |
亞馬遜 |
1~3月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輝達 |
2~4月 |
5~7月 |
8~10月 |
11~1月 |
META |
1~3月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特斯拉 |
1~3月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Alphabet |
1~3月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註:資料僅供參考,資訊請以各公司公布為準
在財報類型方面,美股公司需依法提交以下文件:年報(10-K)是最完整的報告,涵蓋公司業務、組織結構、財務報表、風險揭露與薪酬分配等資訊。而10-K的繳交通常在財務年度結束後的60~90天。另外,財務年度結束後,還有用於與股東溝通的年度業務報告(Annual Report),其內容呈現多較圖文化,也會包含CEO致股東信與公司策略說明。
季報(10-Q)則記錄公司每一季的營運情況,包含財務數據與營運摘要,是投資人觀察短期表現的關鍵資料。此報告一般會在每季結束後40~45天內繳交。
當期重大事件報告(8-K)屬於臨時性揭露的資訊。當公司發生重大事件或內部變動,如併購、破產、裁員、重要人事異動、重大訴訟等,須在事件發生後4個工作天內向SEC通報。
這些財報和報告各有其功能與時效要求,搭配使用能幫助投資人全面掌握公司狀況,做出更準確、即時的投資判斷。
表:美股財報類型
報告 |
內容 |
年報(10-K) |
有公司業務、組織結構、財務報表、風險揭露與薪酬分配等資訊。通常在財務年度結束後的60~90天提出。 |
季報(10-Q) |
每一季的營運情況,此報告一般會在每季結束後40~45天內繳交。 |
當期重大事件報告(8-K) |
屬於臨時性揭露的資訊,須在事件發生後四個工作天內向SEC通報。 |
年度業務報告(Annual Report) |
主要用來向股東、投資人與大眾說明企業一整年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與未來展望。設計上也更圖文化與敘事化,常見於大型上市公司。 |
投資人可至SEC官網SEC.gov | Home,進入EDGAR資料庫後輸入股票代碼,即可查閱所有歷年財報文件。
除此之外,也可進入各公司官網的投資人關係專區「Investor Relations」通常也會整理財報資料。
一、整體表現是否優於預期?
在財報公布前,市場分析師通常會根據產業趨勢與公司狀況,預估各家企業的營收與每股盈餘。而當財報揭曉時,投資人不僅關注數據本身的變化,也著重比較企業實際表現是否優於預期,或是遠低於預期。
若某公司雖然獲利成長,但若不及市場預期,則股價仍可能下跌;反之,即便公司出現虧損,但只要虧得比預期少,也可能激勵股價上漲。這種「預期落差」的效應,是財報季期間股價劇烈波動的主因之一。
二、指標性企業的表現
美股七巨頭等企業被視為市場「風向球」,它們的財報表現具有反映整體產業或經濟的代表性。這些公司如果交出亮眼成績,通常被視為整體市場的正面指標;反之,如果連龍頭股都表現不佳,往往會引發市場對產業或景氣轉折的擔憂,甚至掀起連鎖賣壓。因此,觀察這些公司的財報與展望,是評估大盤風險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個別公司是否出現「財報驚喜」?
「財報驚喜」(Earnings Surprise)是影響股價最直接的因素。不論是超乎預期的好消息,還是慘不忍睹的業績,都可能讓股價出現劇烈的波動。由於美股公司多在盤前或盤後公布財報,因此股票可能在開盤前就已經跳空上漲或下跌,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不可忽視的交易風險。
圖:花旗集團公布第2季獲利優於華爾街預期,且宣布將啟動至少 4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激勵股價上漲,一度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價位,累計今年來漲幅達 28.88%。
根據FactSet於7月初發布的數據,市場預期今年第2季S&P 500指數成分股的整體獲利將年增約 5%。若此預測成真,則會是自2023年第4季以來,獲利成長最緩慢的一季。
另根據預估,S&P 500的11類產業中,有六類預期將呈現年增獲利成長,其中又以通訊服務(Communication Services)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表現最為亮眼,年增率分別約29.5%、16.6%。
相對地,另有五個產業預估將出現年減,其中能源(Energy)類股年減最多,預估年減高達 25.6%,其次為非必需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與原物料(Materials)等產業。整體來看,雖然S&P 500第2季整體獲利預估成長5%,但成長集中在少數產業。
而就第3季、第4季來看,目前預期企業獲利年增率將分別達到7.3%、6.4%,2025全年整體獲利將年增9.1%。顯示儘管第2季成長步伐放緩,市場對下半年及全年企業獲利仍持正面看法。
從操作便利、資金安全,到行政稅務支援,再搭配愈來愈親民的手續費優惠,複委託成功消除了過去投資海外的重重障礙,逐漸成為台灣投資人參與國際市場的首要方式。選擇複委託,不僅僅只是跟上趨勢,更是為自己的資產開啟更多增值的可能性——現在開戶的新戶,只要在以下時間內完成任務,即可獲得手續費回饋金:
開戶30天內限定任務 |
|
任務說明 |
任務獎勵 |
完成首筆海外交易 ※含美股e指存 |
贈複委託手續費回饋金各市場各新台幣$100元 |
開戶90天內限定任務 |
|
任務說明 |
任務獎勵 |
美股累積交易滿3筆 ※不含美股e指存 |
贈複委託電子手續費回饋金新台幣$100元 |
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資金運用效益?前述海外股交易優惠僅為玉山證券「投資大富翁挑戰」活動中的一環,還有更多任務與回饋等你解鎖,來都來了,不妨馬上點擊查看並報名活動,把握每一次讓資產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