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存股標的介紹-ETF是什麼? | 玉山證券. E.SUN Securities

為了優化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隱私權保護政策

常見存股標的介紹-ETF是什麼?

2023/07/19


透過定期定額存股能夠攤平持有成本,但若是投資人資金太少,不足以分散標的,又存到一檔一路下跌的股票,仍可能無法有效複利。因此,巴菲特也曾經在給股東的信中提到:「對一般非專業投資人來說,低成本的ETF是最好的投資」,究竟近年在市場大行其道的ETF是什麼?以下將仔細解析。


不怕買貴! ETF基礎&進階重要觀念一次看懂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又名交易所買賣基金,顧名思義,ETF本質是追蹤指數的基金(希望基金績效表現貼近特定指數),卻不用透過基金公司申請與贖回,所以各項費用成本都較低,且證交稅只要現貨1/3。此外,ETF最大特點是可以在股票市場直接交易,非常近似於股票,方便的特性更使其成為近年小資族最喜歡的商品。

以台灣成交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元大台灣50 ETF(0050)舉例,這檔ETF主要追蹤台灣50指數,買進這檔ETF就等於資金被分散到台灣50指數內所有個股,由於ETF價格的漲跌幅會非常接近「台灣50指數」,投資人可以用小資金就得到與指數相同的報酬(別名:市場報酬、Beta),並有持股風險充份分散、進出靈活等多重優勢。

股票ETF交易比較


經過上述的解釋後,想必投資人已經對ETF有更多認識,但ETF實務還是有許多進階觀念需要釐清,像是最容易讓投資人搞混的「淨值」及「市價」、各項費用計算,都與股票、共同基金有差異,以下也一一解析進階觀念,讓投資人不至於買到價格不合理的ETF!


ETF進階概念1:ETF淨值與市價不同



基金的概念是基金公司向大眾募資後,再把錢拿去投資,這筆資金經過投資獲利或虧損後的金額(再扣除各項成本),即是所謂的「淨值」。換句話說,當經理人操作賺錢,基金「淨值」就會增加,反之賠錢時,基金「淨值」則會減少。

而如同前文所述,ETF本質是一種基金,當然也就有自己的淨值,不過因ETF主要是在市場上直接進行交易(近似於股票),所以「市價」(投資人願意成交的價格)與「淨值」並不會完全相同。當投資人樂觀積極追價,ETF成交的市價就會高於淨值,而若投資人悲觀急於賣出,ETF市價則可能低於淨值。不過長期來看,ETF的市價與淨值應該會趨於相近,因為淨值反映了ETF的真實價值,以下也簡單結論3點:

● 折價(Discount):當 ETF 的「市價」<「淨值」時,例如淨值 10 元,市價只有 9 元,代表ETF價格相對合理。
● 溢價(Premium):當 ETF 的「市價」>「淨值」時,例如淨值 10 元,市價有 11 元,就代表ETF價格相對較不合理。
● 結論:投資人可以參考同檔ETF過去的折價、溢價情況,進而判斷價格合理與否。


ETF進階概念2:ETF的隱形費用



交易ETF除了需要付手續費,還有一些看不到的隱藏費用,簡稱為「內扣費用」,這些費用是ETF發行公司的各項運營成本,投資人交易時不容易直接從帳面損益觀察,但卻會默默地影響基金淨值,主要包含以下4種: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 買賣成本、其他費用。

● 管理費(經理費):ETF由基金經理人進行管理,基金公司需要花錢聘人,因此產生管理成本。
● 保管費:投資人投入ETF的資金會將交由保管資金的信託銀行進行保管,進而產生保管費。
● 買賣成本:ETF操作時需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會產生買賣交易成本。
● 其他費用:其他各種經營該ETF的必要雜項支出。
● 結論:建議投資人在購買前,應該注意不要買到內扣費用太高的ETF。


ETF進階概念3:ETF不一定會完全複製指數走勢



一般來講,投資人買ETF就是希望分散風險,並同時取得市場報酬(Beta),所以過往最熱門的ETF商品多半是追蹤大盤指數的ETF(EX:元大台灣50追蹤台灣50指數 )。然而,近年ETF市場越來越成熟,基金公司也開始推出許多追蹤不同指數的ETF(EX:元大5G關鍵科技基金追蹤:iSTOXX全球5G關鍵科技指數),類似商品也獲得不少散戶青睞。

本文也在這裡提醒,剛上市的ETF除了要小心溢價過多外,現今許多新推出的ETF也不是追蹤大盤指數,甚至有些ETF還會根據經理人判斷增減持股,所以可能會與大盤、對應指數出現顯著報酬差異,更常有內扣費用比較高的問題,投資人買進時建議還是要到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瀏覽基本資料!

ETF優缺點


你認識自己買進的ETF嗎? 7種類ETF用這表格一次看



釐清概念後,到底該買進哪一種類的ETF呢?本文以下也用表格整理7類常見的ETF: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商品型 ETF、貨幣型ETF、不動產ETF、特殊工具ETF、加密貨幣ETF,投資人可參考分類,再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的標的。

ETF種類


ETF的實戰重點



看了那麼多ETF的基本觀念後,相信大家對於投資ETF都已經躍躍欲試,不過即便ETF有頗多實戰優勢,還是有很多小細節需要留意,專欄也在底下列出一些操作時常會使用到的小訣竅,並供給投資人作為參考:

Tips 1:想買的ETF溢價太多要留意

前面有提到,ETF具有淨值、市價不見得相等的情況,所以若市場的情緒非常沸騰或悲觀,淨值與市價的偏差幅度也可能會非常龐大,例如2020年台股某檔原油期貨ETF與市價的溢價幅度就高達400%,買進後就算標的指數上漲,ETF市價也可能不會上漲。

另外有一點也特別需要留意,有一些大型機構法人會專門針對溢價或折價的ETF進行套利,故若太著急在ETF溢價時買進、折價時賣出,就可能吃到大虧,最終買貴或是賣便宜,投資人操作時千萬要小心。

Tips 2:宜避開成交量低的ETF

ETF本質上是買基金,但實際還是要透過上市上櫃市場做買賣,所以若成交量太低,對於部位太大的投資人,可能還是會有流動性問題造成滑價。所以投資人在操作時,建議要觀察一下ETF的每日成交量,盡量避開低成交量的ETF,才不容易陷入進退兩難。

Tips 3:期貨ETF轉倉成本高,淨值易自動減損

在前一個段落中介紹了非常多種ETF,其中最需要小心操作的是期貨型ETF,因為期貨型ETF常有自動減損淨值的特性,只要行情漲幅不夠大不夠快,做多可能會虧損,跌幅不夠深不夠快,反向ETF也可能不會上漲,許多投資人在購買時都會忽略這點,最終導致虧損。

那為何期貨ETF有這樣的特性呢?因為期貨型ETF投資標的是期貨,只要到期時沒有轉倉(把近月合約出場,並轉換成遠期合約),持有的部位將會全數消失,故為了一直持有部位,會需要在近月合約到期時出場並建立新部位,這個過程除了有額外交易成本,更因為「正價差」、「逆價差」問題,容易導致墊高交易成本。

舉例來講,1月期貨合約是20美元,假設2月期貨合約是22美元,布蘭特原油1月期貨合約到期時,須賣出原油1月期貨合約並買入布蘭特原油2月期貨合約,轉倉成本即為2美元,另外還要加上手續費及交易稅,這也意味著只要2月期貨到期且油價漲幅小於2美元,ETF淨值就會有額外減損。

進一步解析,一般商品期貨都有類似上述案例的「正價差」特性,主要原因是商品期貨可以進行實物交割,這也意味著提供賣出合約的人,需要在期貨契約到期前儲備商品(EX:石油、小麥),且提供越遠期的合約,這些成本就越高,故這些倉儲、運輸成本轉嫁給期貨契約的買方後,就會導致遠期商品期貨的合約價格會高於近期合約,形成「正價差」。

另外,反向的指數型ETF則相反,因為指數期貨一般用來避險,在遠期合約比近期合約面臨更大的時間不確定性之下,使得遠期合約價格常會低於近期合約,形成「逆價差」,這也使得ETF經理人轉倉時常需要建立成本更高的空單,最終使得買進反向ETF的投資人容易面臨高昂交易成本,這些都是實務操作時需要留意的風險!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