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
(玉山2025年度展望)電競+AI雙引擎推升PC/NB市場回暖,AI PC概念股就看這幾檔!
您是重度遊戲玩家嗎?好的遊戲畫面,就建立在顯示卡上,想買一台能夠特效全開順跑3A級別遊戲的電腦,又不想只買商家配好的品牌套裝機,每個零組件搭配都要深思熟慮,尤其在顯示卡的選擇上,究竟是選NVIDIA還是AMD肯定也是一大難題,本文將針對這二個品牌,從特色到市占率切入,做一個初步分析,並介紹遊戲卡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台灣的相關概念股近況。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短線動能突破飆股選股法>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族群股短線操作法>
顯示卡又稱為顯卡、圖形卡(Graphics Card),專門用來幫助計算圖像資訊,個人電腦上的顯示卡最早為IBM在1981年推出的MDA和CGA二款加速卡,而後來隨著技術加速發展,獨立顯示卡也接著推出。
目前,獨立顯示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顯示晶片(GPU)、記憶體組成,過去以VGA、DV介面為主,現階段則以HDMI、DisplayPort介面為大宗,通常會插在主機板(motherboard)擴充槽上的PCI-E插槽。其最大特色就是強大的效能,且有自己的單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避免與中央處理器(CPU)共享資源,達到分工合作目的,因圖像處理效能強勁,過去一度被市場用來挖礦加密貨幣,爾後更大量應用在生成式AI語言模型。
而除了獨立顯示卡,現階段也有另一種整合顯示卡,他是將顯示硬體整合到主機板或是中央處理器(CPU),優勢是成本低、設計緊湊,能讓電腦主機在不用額外接顯示卡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但因為必須與CPU共享資源,不容易達到3A遊戲級別所需效能,故多數情況下是做為獨立顯示卡損壞後過度使用,現階段以AMD的「APU」、與INTEL的「Intel HD Graphics」二種技術為代表。
事實上,獨立顯示卡已經是現今高階電腦的必備產品,尤其在電競領域,為滿足玩家對遊戲流暢度、細膩操作需求,高幀數(FPS)畫面已是必備。而為了讓畫面每秒幀數(FPS)達到144hz以上,高刷新率使用情境幾乎都需要搭配獨立顯示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且需要同時能支援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像是DisplayPort 1.2以上版本、HDMI 2.0以上版本,都是讓電競等級產品能順暢運行的指標。
如果將使用情境限縮在個人電腦玩家,參考目前全球最大電腦遊戲數位分發平台「Steam」上統計出的數據,從今年4月至今年8月整體數據,在使用人數上排行前11名都是由NVIDIA的30系列與40系列顯示卡佔據,由此可知目前在遊戲獨立顯示卡選擇上,都是NVIDIA與AMD二家大廠主導,且由NVIDIA大幅領先。
圖:4到8月Steam個人電腦平台顯示卡使用占比排名
資料來源:Steam(2025/9/5)
綜觀2010至2025獨立顯示卡產業市占變化,其實也就是NVIDIA與AMD二大龍頭的天下,根據下圖,從2014年開始NVIDIA有明顯市占成長,主要得益於當時GeForce GTX 900系列問市,以Maxwell2.0技術在效能上與能源效率上有顯著提升。直到現在,NVIDIA不只改變了遊戲世界的圖像運算,接二連三的創新思維,讓NVIDIA顯示卡不論在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上運行都有非常不錯的效能,同時也壓縮到AMD顯示卡的市占率,更甚至於成為AI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品牌。
圖:2010到2025年間NVIDIA與AMD之間GPU市占比例變化
年度 |
輝達(NVDA.US)市占(%) |
超微(AMD.US)市占(%) |
2010 |
55.5 |
44.5 |
2011 |
59.21 |
40.79 |
2012 |
62.72 |
37.28 |
2013 |
63.77 |
36.23 |
2014 |
68.62 |
31.38 |
2015 |
79.8 |
20.2 |
2016 |
71.97 |
28.03 |
2017 |
70.43 |
29.57 |
2018 |
71.12 |
28.88 |
2019 |
71.76 |
28.24 |
2020 |
76.54 |
23.46 |
2021 |
78.98 |
21.02 |
2022 |
81.9 |
16.8 |
2023 |
81.5 |
17.7 |
2024 |
88 |
11.75 |
2025 Q1 |
92 |
8 |
參考資料:Jon Peddie Research(2025/8/26)
從NVIDIA官網最新GeForce RTX 50系列的顯示卡介紹頁面,可看出幾個專屬技術,透過其Blackwell架構,打造AI增強繪圖技術效能。玩家可以在支援效能的遊戲中開啟NVIDIA獨家的DLSS 4多畫格生成技術,針對複雜3D圖像運算情境依靠AI,使用較少資源就能生成出高幀數(FPS)畫面,再搭配光線追蹤(Ray Tracing)技術,把每一個場景物體光源反射都做即時運算,最後加上支援NVIDIA的G-SYNC顯示技術的螢幕,就能給帶給你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NVIDIA獨家技術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又稱為CUDA,是一種軟硬體整合技術,可用NVIDIA的GPU做圖像處理之外的運算,也是現階段AI計算依賴的重點技術,也能提高遊戲表現,減少畫面卡頓感。所以選擇NVIDIA的顯示卡,判斷其CUDA數也是一個挑選重點。
另一款AMD,根據官網提到Radeon™ RX顯示卡,最新的9000系列,得益於AMD RDNA™ 4架構,運用運用AMD HYPR-RX1技術同樣能讓遊戲幀數(FPS)有2倍以上的成長幅度,也有光線追蹤(Ray Tracing)加速器,建議同時搭配具有AMD FreeSync同步技術的螢幕,優化遊戲體驗。值得一提的是,AMD的Radeon™ RX系列顯示卡,能支援AV1編碼/解碼技術優化直播串流影像品質,同時AMD Noise Suppression4用AI減少周圍環境噪音,能給玩家較好的直播實況品質。
根據電腦硬體論壇XFASTEST測試報告中指出,AMD新款的RX 9070系列顯示卡,最高級別的RX 9070 XT在遊戲幀數(FPS)表現上,對標NVIDIA相同等級的RTX5070Ti,在近期最新8款的3A級別遊戲與5款光線追蹤遊戲表現,僅有個位數的落差,根據NVIDIA官方網站標示RTX 5070 Ti價格在26990元起,AMD的RX 9070 XT則在22900元起,如果是相對高階的版本,價差還會再拉開,足以看出AMD似乎正在用不一樣的方式,拓展品牌優勢,可以看出雙方在遊戲領域的發展仍非一面倒由NVIDIA取勝。
圖:AMD Radeon RX 9070系列在4K解析度之下遊戲幀數(FPS)表現
資料來源:XFASTEST論壇整理(2025/3/5)
分析完遊戲顯示卡產業近況過後,那台灣的顯示卡概念股有哪些呢?台灣顯示卡早期以代工為主,後期各家業者致力於拓建自己的品牌,過去幾年台灣的業者也把握了顯示卡的電競商機,近年不少業者像:華碩(2357)、技嘉(2376)、華擎(3515)則是大力布局伺服器商機。
玉山證券投顧也整理幾檔個股在遊戲顯示卡的布局、法人平均預估EPS變化。不過也提醒投資人,目前多數顯示卡類股的股價催化劑都是在伺服器的訂單變化,遊戲顯示卡更像是這些個股的基本盤,故文章僅供讀者對台灣遊戲類顯卡產業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圖:台灣遊戲類顯卡概念股一覽
公司(代號) |
收盤價(元) |
25 EPS(F) |
遊戲類顯卡產品 |
華碩 |
678 |
52.64 |
NVIDIA:Y |
技嘉 |
293 |
19.74 |
NVIDIA:Y |
微星 |
114 |
8.69 |
NVIDIA:Y |
華擎 |
264.5 |
15.08 |
NVIDIA:N |
麗臺 |
54 |
0.95 |
NVIDIA:Y |
撼訊 |
81.3 |
2.07 |
NVIDIA:N |
參考資料:CMoney、玉山證券投顧整理(2025/9/26)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短線動能突破飆股選股法>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族群股短線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