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NVIDIA攜手OpenAI打造AI永動機是泡沫?台股低基期AI股比一比

AMD、NVIDIA攜手OpenAI打造AI永動機是泡沫?台股低基期AI股比一比

 

 

 

 

AI類股仍是盤面焦點

 

圖:本周市場強弱勢類股


資料來源:玉山證券投顧(2025/09/23
備註:圖表僅對市場資訊整合,非為推薦買進,熱門股波動大須留意操作風險

 

近期AI類股的仍舊是市場的資金主流,晶圓代工、記憶體、PCB、機殼、散熱,電源供應器等受惠股都有不小漲幅,不過從預估本益比角度來看,有不少個股都已經來到2026EPS20-30倍左右水準,故部分市場資金也開始關注比較低本益比的ODM產業

近期,外資摩根士丹利出具報告,看好未來NVIDIA Compute tray組裝業務會集中到緯創(3231)、鴻海(2317)、廣達(2382,這使得相關概念股備受關注。另外,NVIDIA投資Open AIAMD以認股憑證換取OpenAI部署AMD GPU、以及Oracle出現雲端業務毛利率較低等題材,也都是市場關注焦點,以下也為大家解析這些事件與個股的近況。


<延伸閱讀:美光暫停報價,記憶體類股受惠供不應求大漲>

 

AI永動機成型?AI熱潮與2000年電信業泡沫有何不同?

 

 

近期AI產業出現一種很特殊的現象,很多賣鏟子的業者,都跳下去投資第一線的AI下游。舉例來講,NVIDIA投資美金1,000億元與OpenAI合作建設10吉瓦(Gw)運算系統,用於支持OpenAI的超級數據中心和次世代模型訓練、另外AMD則是與OpenAI簽了更創新的股權交換協議,只要OpenAI在未來數年部署總計6GWAMD GPU,就可以取得AMD10%的股權。

而不僅僅如此,前段時間雲端基礎建設業者Oracle也在法說會中提到,近期除了xAIMeta二個客戶之外,又新增了OpenAI;而新客戶的加入,使得公司本季未履行合約(RPO)達到4,550億美元,年增359%,預期未來5年這些客戶能貢獻公司營收超過3,000億美元。

NVIDIA投資OpenAIOpenAIOracle購買算力、Oracle又向NVIDIAGPU之後,市場戲稱這個閉鎖循環正成為一個「AI永動機」,由最上游的業者推動下游需求,再搭配上美國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投資,使得AI產業將能夠繼續快速增長,也讓不少投資人想起2000年的電信產業風暴。

事實上,在2000年代時,網路電信產業也曾出現類似於現在AI投資的市場熱潮。當時隨著網路發展萌芽,再加上1996年美國公布電信法,放寬電信業進入門檻,美國電信業者就從199630家提升到2000年的711家,搭配上當時的低利率環境,電信業開始大舉投資光纖,並推升設備商如Cisco股價大漲。

當時的電信產業與現在的AI產業,其實有不少異曲同工之妙,由設備供應商向電信公司提供信貸,讓後者購買路由器、光纖等設備,供應商以此膨脹銷售額,電信公司則利用債務擴張網路,形成槓桿迭加,推升整電信業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與現在NVIDIAAMD與下游OpenAI綁樁,可以說如出一轍。

而回顧歷史,這樣的好光景隨著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且聯準會提高利率,最終仍漸漸的走向破滅,導致世界通訊(Worldcom)、安隆(Enron)和環球電訊(Global Crossing)等業者破產。

對比過去的經驗,這一次參與AI基礎建設的巨頭,多半有非常強勁的現金流,像是GoogleMetaAmazonMicrosoft,而這些個股的本益比也多半在尚稱合理的水準,故市場多半不那麼悲觀。不過從另一角度思考,OpenAI這些尚未有盈利能力的業者開始大幅槓桿,而上游業者也希望透過投資下游帶動更強勁的需求增長,也間接代表整個產業開始進入泡沫階段

 

若我們拿CISCO來比較,過去CISCO1999年時股票的本益比曾經來到132倍,而目前的NVIDIA本益比落在52倍、Meta25倍、Amazon33倍、Google26.42倍、Microsodr37由此可見泡沫期股價漲幅可以超乎所有人想像。

而參考各家研調機構數據,以及台積電的CoWoS產能推估,,明年CSP業者資本支出應該還是能維持在10~20%以上的成長水準,故AI產業的發展趨勢仍正向,目前還沒有看到明確泡沫會破裂的跡象。唯投資人仍須留意,當明年美國政府的利率政策出現轉向,亦或是明年AI持續無法創造出AI Agent,屆時就要留意趨勢有可能出現明顯的轉向

 

圖:AI內循環投資成型

 

資料來源:由XAI生成

 

台灣哪些AI股目前基期相對低?

市場的預期往往會提前基本面3個月~半年,AI趨勢資本支出維持高成長已是市場共識,目前不少台灣零組件供應鏈股價預估本益比都來到20-30倍左右。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外資摩根士丹利點出一個新的產業趨勢:「NVIDIA Vera RubinCompute Tray組裝業務,會完全轉移到緯創、鴻海、廣達3家廠商,這也意味著部份個股的市占率能夠取得長足成長。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詳細數據請洽原報告

 

觀察相關個股的近況,緯創(3231今年第2季伺服器產品營收比重已達到35%,公司持續成功從消費性市場往商用市場轉型,在Compute Tray市佔率可望提高,也讓市場看好他的服務市占率可望提高。至於其子公司緯穎(6669,公司囊括了AWSMicrosoft這些重量級ASIC顧客,公司是國內最受惠ASIC趨勢的業者,今年在AWS的強勁動能帶動下,業績表現亮眼,第4季雖然AWS的拉貨力道可能因轉換期轉弱,但公司將開始出貨OracleGB200伺服器。

至於鴻海(2317)與廣達(2382,鴻海一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製造業龍頭,目前市場普遍預估鴻海今年GB伺服器機櫃出貨量將達1萬至1.1萬台,2026年則可望達2.2萬至2.3萬台;廣達則是在法說會提到,樂觀看待第4AI伺服器出貨量能較第3季提升,集團將持續配合客戶拉貨步調交付訂單,目前ODM業者對未來看法仍維持正向

 

 

圖:台灣主要AI概念股一覽

產業/產品

公司(代號)

收盤價
(
)

25 EPS(F)

26 EPS(F)

ODM

緯創

(3231)

150.5

7.85

11.04

ODM

緯穎

(6669)

3435

225.84
248.45

ODM

廣達
(2382)

306

18.04
21.55

ODM

鴻海
(2317)

225

13.72
15.9

電源供應器

台達電
(2308)

981

20.78

27.08

電源供應器

光寶科
(2301)

172

6.26

7.52

散熱

奇鋐
(3017)

1145

42.94

56.09

散熱

雙鴻
(3324)

904

25.26
43.22

散熱

健策
(3653)

2320

36.13
59.98

導軌

川湖
(2059)

3575

87.78

123.27

機殼

勤誠
(8210)

614

23.77

32.56

機殼

晟銘電
(3013)

122.5

4.23

8.52

PCB

台光電
(2383)

1195

42.42
56.59

PCB

台燿
(6274)

335

11.79

18.17

PCB

金像電
(2368)

435.5

17.33
25.08

PCB

金居
(8358)

243

4.28
10.85

PCB

富喬
(1815)

72.9

1.74
-

資料來源:Cmoney 整理:玉山證券投顧(2025/10/08
備註:數據來源為Cmoney法人平均預估值,相關概念股及產品為市場資訊整理,因產業變動速度快,資料僅供參考,標的也非為推薦含意,投資人應留意熱門股波動較為劇烈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短線動能突破飆股選股法>

<延伸閱讀:策略選股工具實戰-族群股短線操作法>

 

 

相關商品

E-TRADER
投資大富翁挑戰
sizeshare
siz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