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好股價竟下跌? 法人看的基本面「這裡不同」 | 玉山證券. E.SUN Securities

為了優化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隱私權保護政策

財報好股價竟下跌? 法人看的基本面「這裡不同」

2023/08/16


相信大家操作股票時,都曾看過短期財報不好,股價卻一直上漲的股票,也常常可以在財經網站上看到網友吐槽「越爛越漲」。不僅如此,每當個股公佈營收,報章媒體更時有「利多出盡」、「利空出盡」的說法。到底為什麼股價常常和基本面數據背離呢?接下來本文就是要教大家如何領先市場思考!


想領先法人提前卡位? 用預估本益比看股價更精準!



「為什麼財報公布看起來那麼爛,股價卻一直漲?」、「為什麼營收出現衰退,股價卻利空出盡?」,相信投資人在股市闖蕩時,常常都會遇到這些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情況,有甚者甚至會開始認為基本面是「落後指標」,但基本面真的一點使用價值都沒有嗎?

事實上,股票價格長期還是會與經濟、獲利方向一致,短期則可能受到市場情緒影響,非常重要的觀念則是「股價反映的是未來展望」,通常獲利有機會向上成長的公司,才容易被投資人注意到,最終才可能被搶著買進,並導致價格上漲。

不僅如此,隨著金融市場越來越成熟,股市參與者研究公司的方式越來越細膩,法人會先行推估公司營收、財報的表現,並且買進或賣出,這也就導致股票的價格常常會在營收、財報數據公布前領先上漲或領先下跌,有部分投資人還會在數據公布時獲利了結、伺機進場,這也就導致「利多出盡」、「利空出盡」的現象。

在理解上述邏輯後,投資人可以發現想要在市場中獲利,提前推敲法人的思考邏輯,才有機會買在起漲點,故本文接下來也將介紹一個廣被投資機構使用的股價模型-預估本益比,讓投資人經過學習後,能更貼近法人思維。


本益比是什麼? 神奇的預估本益比公式!



本益比的涵義是「買進股票後,多久可以回本」,若一家公司每年可以賺100元,股價為1,000元,則投資人只要買進10年就可以把投資成本賺回來,本益比即為10倍。把上述案例反過來講,當我們算出公司的EPS、本益比後,就能夠得知合理的股價,這也是台股最流行的估價法,俗稱「本益比法」。

本益比含意圖


雖然這個公式既簡單又有力,提供股價很好的比較基準,但坊間使用本益比公式的方法其實有不少盲點。主要原因是「財報並不會即時公布、股價會反映未來」,所以若採用過去4個季度的EPS、前一個年度的全年EPS來計算合理股價,都會導致模型失效,這也是為何投資人有時買到低本益比的股票,股價卻開始下跌,或是明明股票本益比很高,股價卻繼續上漲。

為了解決這個難解的問題,法人也研究出一項祕密武器,那就是「預估本益比」!白話來講,預估本益比模型主要是透過深入研究財報數據、拜訪公司瞭解產業狀況後,進而預判未來的EPS預估值,最終計算出來的合理股價將更為精準,投資人也能輕鬆比對股價昂貴與否,不再買在短線高點。

●合理股價 = 預估EPS X 本益比

●預估EPS = 今年全年預估EPS、明年全年預估EPS

●本益比 = 與同業比較,與個股歷史區間比較


預估本益比的實戰案例



到底預估本益比有多實用呢?我們接下來也以台灣權值股王台積電(2330)舉例!

首先,先列出台積電過去一年股價最高價及最低價,接著,將最高價、最低價除以當年度的EPS,即可算出一檔股票的「本益比區間」(詳如下圖),像2016年-2021年台積電的本益比區間落在10.12倍-23.01倍(計算法可能與坊間算法不同,因簡單考量股價預先反應財報)。

接著,由於現今金融市場非常效率,很多法人都會提前預測當年度的財報(EPS),股價也常會領先財報表態(白話來講,財報公布日以前,股價往往已來到當年的高低點),所以實務上可以參考各家券商法人研究報告預估的EPS,再乘以歷史本益比即可取得合理股價區間,而接下來只要股價接近中下緣,即是較佳的進場點。

台積電本益比


以剛剛台積電案例來看,2022年年初時,法人大略預估台積電2022年EPS會落在30-32元,後來在10月慢慢上修到36-39元,這時若簡單以37元乘以10.12倍及23.03倍,可得知股價區間約為370-850元,隨後當股價在2022年10月修正到最低390元的時候,投資人就會知道距離底部可能已經不遠,會有機會掌握到更好的持股成本。

台積電月線圖


操作台股不可不知! 必定要掌握的營收、財報公布時間



對於投資人來講,透過研究預判EPS,進而得知股價位階高低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而實務上,法人也會透過財報公布的數據驗證推論,並進而調整部位造成股價波動,造成利多出盡、利空出盡等現象。所以接下來本文也會整理營收、季報、年報公佈的時間點,讓投資人在波動發生前後能提前卡位!


台股季報、年報、營收公布時間點一覽



股票基本面常常被視為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國家的證券監管機構為了給予投資人判讀股票的基準資訊,並保障投資人權益,會強制企業要定期公佈財報。而台灣也不意外,不僅每一季都要公布季報,每月還要公佈前1個月的營收,也由於財報公佈的頻率非常快速且多樣性,投資人可以有效迅速地確認公司營運狀況。

如同下表所列,一般企業除了每月10日以前要公佈上一個月的營收,第1季、第2季、第3季的財報還需要在當季結束後的45日內公布,年報(包含第4季財報)的時間則比較寬鬆,可以拖到3月31日。金控業者則比較特殊,每月除了公佈營收及自結EPS之外,第1季、第2季、第3季季報則是分別在5月30日、8月31日、11月29日公佈,年報則同樣是3月31日以前。(需留意2023年起,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需於年度終了後75日內)。

基本上,透過季報、年報,投資人能將各項重要資訊一目了然,如: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每股盈餘(EPS),若是仔細比對每年的財報變化,還能夠掌握公司的營運現況。此外,公司年報一般會對產業情勢做深入的解析,仔細閱讀後也能有許多收穫。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股獨步於全球的每月公布營收制度,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常可以用來驗證公司對未來的展望是否符合,公布日前後股價更常會出現波動可以操作,是即時性很強的基本面指標。

財報公布時間


財報公告是利多還是利空? 「這方法」帶你趨吉避凶!



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大戶法人會提前判斷財報領先布局,使得股價常常先發動,而散戶由於資訊趨於劣勢,很容易在財報利多、利空公布日接到大戶落利了結的部位,但這樣的過程是否代表財報公布日應該綁手不操作呢?答案其實不見得,本文也介紹幾種可以反向使用的操作模式。


「整理型態」的股票更易真實反映利多、利空消息



在前文中我們瞭解到,大戶法人有可能提前進場,造成股價先上漲,而反過來講,若是財報公布前股價都沒有太明顯的變化,也就代表市場參與者可能拿捏不準財報的變化。通常這種時候,利多、利空的消息會更具效果,也比較容易照著利多上漲、利空下跌的邏輯反映。

另外,實務上法人、大戶也並非每次看法都正確,常有太過於樂觀、悲觀的情況,而他們也往往會在看錯方向後執行停損。所以,投資人若遇到股價提前大幅下跌,財報公布卻優於市場預期時,就可能代表轉折將至,也可以趁著大資金回補股票時買進,就有機會乘上行情的順風車!


財報空窗期的作夢行情



不僅如此,其實台股還有一個非常容易獲利的季節性特性,那就是「財報空窗期」,其成因為第3季財報與年報公布的間隔時間特別長,投資人不容易以財報驗證公司看法,再加上恰逢新年到來,很多公司都會對明年的展望釋出樂觀看法,並造就股市氛圍整體偏多。

以2013-2022年的加權指數資料統計值可以發現,11月財報公布後至隔年3月第4季財報公布為止,上漲機率竟高達9成,平均上漲5.91%,做多勝率非常的高,投資人也可以善加利用這個特性,在第4季時選擇比較看好的產業進行布局,並伺機把握「元月效應」、「新年行情」。

財報空窗期作夢行情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