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是看圖說故事? 能實戰的K線、均線全解析 | 玉山證券. E.SUN Securities

為了優化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隱私權保護政策

技術分析是看圖說故事? 能實戰的K線、均線全解析

2023/08/16


相信投資人進入股票市場時,都曾聽過技術分析的專有名詞,像「均線黃金交叉」、「量價齊漲」、「M頭」、「W底」。雖然這些技術分析工具簡單易懂,但因種類太過多元、定義不清楚,常被使用者吐槽淪於「看圖說故事」、「多空各自解讀」,到底技術分析有沒有用?接下來本文就要帶讀者學習能實戰的策略!


想學會技術分析? 先搞懂原理才敢用!



技術面分析是透過股價變化,觀察市場行進的方向,常見的工具包括K線、均線、技術指標、型態學,當價格連續上漲(或是連續下跌),可視為「趨勢」發生;反之若價格在一個區間內震盪(EX:時而上漲,時而下跌),則是「盤整」。基本上透過技術分析,可以把價格走勢簡單定義為「多頭(上漲)趨勢」、「空頭(下跌)趨勢」、「盤整」共3種盤勢。

一般而言,技術面使用者相信歷史會不斷重演,也信仰股價走勢已反映各項資訊(EX:基本面、籌碼面),所以會直接跟隨股價進行操作,最大好處是進出非常靈活,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利或是脫離險境。不過,由於股價走勢在沒有趨勢時會隨機波動,並導致技術面訊號失效,故技術面分析通常也要克服過度交易,以及不遵守紀律(不願意停損、停利)等問題,更需要透過大量回測持續精進策略,才能維持住勝率。

而事實上,從古至今的技術分析大師,為了能更好的辨識各種盤勢,也創造出許多工具,最常見的是直接對股價走勢圖進行歸類的「型態學」,並衍伸出K線、波浪、道式、型態學等理論。另外,透過特定公式重新計算價格、成交量的「技術指標」也非常普遍,又可以細分成「趨勢型」指標(EX:移動平均線、MACD),以及「震盪型」指標(EX:KD、RSI),這些分析方法的特色則如同下表:

技術分析種類


K線的形成



瞭解技術分析的簡單分類後,本文接著也介紹一些實戰上常使用的工具。首先,看懂股價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K線」,這個方法最早由日本江戶時代的白米商人本間宗久發明,並用來記錄每日米市行情,現今則被應用在各類型金融商品,透過K線走勢,投資人可以很簡單的看懂一段時間的股價走勢,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K線(Candlestick Chart)又稱為蠟燭線、陰陽線,主要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4數值形成,最大特色是用一個小小的線段,就能夠直觀的紀錄一整天的股價走勢(詳如下圖)。

通常來講,當買方力道較強,股價的收盤價高於開盤價,這時K棒會以紅色呈現;反之,若賣方力道較強,股價收盤價會低於開盤價,K棒則會變成綠色,而多根K線結合起來形成「K線圖」後,這項工具就能快速呈現一段時間的股價變化,投資人光是看顏色就能夠很快速的感受市場多空氛圍!

K線的形成


K線的進階變化-型態學



看懂最基礎的K線後,若把股價圖中的一堆K線進行歸類,並找出特定的排列方式,就可以形成更進階的技術分析方式:「型態學」。本文也解析報章媒體最常提到的「M頭」、「W底」,讓投資人輕鬆的學會市場流行的趨勢判斷法。

型態學主要是觀察價格,將K線圖進行分類,以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型態學的基礎結構可分為:「底部」、「頭部」、「整理區」,「底部區」顧名思義是股價處於相對低檔,常見的是型態是「W底」,「頭部區」則是股價處於相對高檔,常見的是型態是「M頭」,而「整理區」則代表股價處於沒有方向的震盪,型態通常比較複雜,本文也會針對最實用、常見的W底、M頭進行解析。

●底部:股價在「相對低點」,最常出現的型態是「W底」

●頭部:股價在「相對高點」,最常出現的型態是「M頭」

●整理型態:股價處於沒有方向的震盪,型態複雜且不好判斷。


常見型態一:W底(雙重底)



W底如同字面含意,在走勢圖上看起來是一個大大的W,通常W底的左側稱為「左腳」,右側則為「右腳」,左腳的反彈高點畫一條橫線即為「頸線」,一般當W底形成且股價突破頸線後,就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其形成原理則如下:

1. 股價急跌過後大量換手,進而出現賣壓竭盡的反彈,形成第1隻腳(左腳)。

2. 反彈後因為沒有新的投資人進場,股價又沉澱回落,通常成交量也會縮減,直到較敏感的投資人發現股價跌不下去,才開始積極進場,形成第2隻腳(右腳)。

3. 第2隻腳形成後,越來越多投資人注意到這檔股票並慢慢進場,最終股價突破「頸線」(第1隻腳的反彈高點),引起所有市場資金追逐進場,成交量也爆增形成「W底」。

W底的形成


常見型態二:M頭(雙重頂)



M頭則是W底的顛倒,在走勢圖上看起來是一個大大的M,通常M頭的左側稱為「左肩」,右側則為「右肩」,左肩的修正低點畫一條橫線即為「頸線」,一般當M頭形成且股價跌破頸線後,容易引起一波下跌行情,投資人可考慮盡速賣出離場,其形成原理則如下:

1. 股價在短線急漲後,在高點出現大量貨量了結之賣壓,導致股價回落,形成左肩。

2. 回落後部分投資人視為回檔,趁機進場買進帶動股價反彈,但追價的人不夠多,使得成交量不如左肩,股價也無法突破前波高點,右肩因此成型。

3. 右肩型態明確浮現後,買盤進駐意願越來越弱,甚至引發其他資金退場,最終股價跌破頸線(左肩的修正低點)開始帶量加速下跌,並形成「M頭」。

M頭的形成


均線



最後一個要介紹的是非常普及的均線,基本上這項指標會與K線圖重疊顯示,除了可反映投資人的成本,還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股價趨勢,若是使用得宜,更有機會把握一段上漲波段行情,是很多高手實務喜歡運用的指標,接下來我們也會介紹「單一均線」、「均線交叉」2種使用法。

均線全名是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代表過去一段時間的收盤價平均值,以5日均線舉例,就是將近5日的收盤價相加後除以5,之後再把每一日算出來的數值相連,並形成一條價格線,當這條價格線持續往右上方移動,通常就代表趨勢向上。另外,也有些投資人會把均線視為買進者的平均成本,並當成壓力、支撐線使用。

而值得一提的是,市面看盤工具預設均線通常有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240日共6條。其中,5日、10日為短期均線,20日、60日為中期均線,120日、240日為長期均線,當短期均線>中期均線>長期均線時,即代表價格趨勢偏多,又稱為「多頭排列」,反之若短期均線<中期均線<長期均線,即代表價格趨勢偏空,又稱為「空頭排列」。


第一種常用策略:單一均線



預設均線很多條容易搞混,所以最簡單的實戰用法是根據自己的操作週期,只保留一條均線。簡單的解析,當選定的均線持續往右上方移動,並且股價一直在均線上方時,代表行情多方占優勢,可考慮偏多操作(詳如下圖中的標示1);反之,若均線持續往右下方移動,並且股價一直在均線下方時,代表空方占優勢,則可考慮偏空操作(詳如下圖中的標示3);而若股價持續上下穿越均線,這時代表行情處於震盪整理,操作容易「買多賣空2面停損」,應考慮休息不操作(詳如下圖中的標示2)。

單一均線使用法


第二種常用策略:均線黃金交叉、死亡交叉



在前文中有提到,均線可以設置成不同的長度,並可以視為某段時期買進者的交易成本,這樣的特性也衍生出一種操作法,那就是使用2條不同週期的均線,當短期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均線時,即代表短線價格開始加速上漲,視為「黃金交叉」,可當成買進訊號(詳如下圖中的標示1),而若短期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均線,即代表短線價格走弱,視為「死亡交叉」(詳如下圖中的標示2),可當成賣出訊號,這些都是市場上常見的用法。

雙均線策略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