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股市場火熱,開戶人數創新高,靠股票財富自由成為年輕人的夢想,可是衝動進場前,瞭解「股票」的風險非常重要!而投資股票時,琳瑯滿目的下單按鈕該如何選擇,又成交後應如何避免違約交割呢?本文將一一講清楚。
買股票就像當老闆,上市櫃公司為了「籌措資金」讓出「股權」,買進者就能成為「股東」,也掌握公司部分所有權。基本上只要公司賺錢,股東就能依據持有的股份比例獲得分紅,這就是常聽到的「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且隨著公司變成金雞母,股價也容易上漲,讓投資人可買低賣高賺價差。
不過,配發股利不等於賺到錢。假設一間公司配發現金股利1元,投資人持有1張,便會得到1,000元的現金,但是在配發現金股息時,股價也會下跌1元(除權息前收盤價-現金股利),這個過程稱之為「除權息」,錢就像從左邊口袋放入右邊口袋。(配發股票股利則是要以「除權前股價」除以「1+配股率」算出除權息後股價」)
因為如此,唯有股價「填權息」,在除權息後漲回原先股價,投資人才會穩穩的賺進股息,而若買進的股票營運狀況不佳,投資人也會承擔虧損風險,像是沒有分紅、股價下跌等,更可能「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絕非穩賺不賠,這些都是進場買股前務必先瞭解的概念!
二、盤中想成交:應對逐筆撮合,用適當下單功能掌握關鍵價
了解何謂股票後,想必投資人都急著進場!然而台股市場隨著時間不同,有「集合競價」、「逐筆撮合」等不同撮合方式,券商軟體中更有「市價單」、「限價單」、「ROD」、「IOC」、「FOK」各種功能,為了讓大家選擇適合的下單方式,以下也將仔細介紹制度、按鈕的功能與差異。
●「逐筆撮合」、「集合競價」大不同
股票要「一買一賣」才成交,投資人提出委託(標的、數量、價格),再由交易所「撮合」委託相同價格的買賣方進行成交,而買賣雙方都接受的價格就是「成交價」。目前,台股的成交機制可以分為「集合競價」、「逐筆撮合(逐筆交易)」2類,前者是先蒐集一段時間的買賣單進行撮合,後者是有單就撮合,每秒都可能成交,讓下單速度變得更為重要。
需注意的是,依照交易時間不同,台股也會採取不同的撮合方式,盤前8:30~9:00是「模擬撮合」,參與者可以掛買賣單,但不會成交,且模擬撮合的價格也可能與開盤後有很大差異;盤中9:00~13:25為逐筆撮合(逐筆交易),收盤前13:25~13:30則會變成集合競價,下單後要過5分鐘才知道是否成交。
基本上,若想要以較明確的成交價格成交,建議是在盤中9:00~13:25的逐筆撮合(逐筆交易)時段下限價委託單,收盤前13:25~13:30若使用限價單容易無法成交。另外,若盤中因為太過忙碌沒有時間下單,也可以在收盤14:00~14:30時,以盤後交易的形式,用早上的「收盤價」下單(定價交易),隨後14:30時可以知道是否成交。
●市價單、限價單適用在什麼場合?
「市價單」指「以當下最好價格立即撮合」。由於不指定價格,基本上會直接成交市場上現有的掛單(委買或委賣),其撮合順序優先於限價單,成交速度較快,但若市場流動性不足(沒人掛單買進或賣出,或是掛單買進賣出的價格離現在成交價很遠),就可能成交到「不合理的價格」(買貴或是賣便宜)。
「限價單」是「指定買或賣的價格」。也就是若不想買貴或賣便宜,只想在特定價格成交,就該掛限價單,例如:台積電目前成交價格是493元,若今天不想追高,只想要用491元購買,這時就可以掛491元的限價單。
另外,下單軟體也可以快捷選擇:漲停價、平盤價和跌停價,涵義簡列如下:
⊙漲停:指定用漲停價購買或賣出股票。如:台積電昨天收盤價為493元,今天漲停價就是(493+49=542)元,按這個按鈕後就會以542元掛單。
⊙平盤:指定用參考價(一般是昨日收盤價)購買或賣出股票。
⊙跌停:指定用跌停價購買或賣出股票。如:台積電昨天收盤價為493元,今天跌停價就是(493-49=444)元,按這個按鈕後就會以444元掛單。
●ROD、IOC、FOK有何不同?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台股的掛單條件。
⊙ROD(Rest of Day,當日委託有效單):代表投資人送出委託後,只要不刪單,到收盤前都有效。例如:掛單買進10張台積電,早上10點成交了5張,在不刪單的情況下,另外5張掛單直到收盤前都會存在。
⊙ IOC(Immediate-or-Cancel,立即成交否則取消):在掛單當下允許部分成交,未成交的部分則被刪單。例如:掛單10張,只成交了5張,剩下未成交的5張則直接被取消。
⊙FOK(Fill-or-Kill,立即全部成交否則取消):掛單時若沒有全部成交,則會全部被取消。例如:掛單10張,若沒有辦法全部成交,則10張都會被直接取消。
三、成交後不鬆懈:檢查「扣款金額」、「交割日期」
買股票不是下單鈕按出就沒事,也不是股價上漲就賺錢!實際成交後,還要扣掉「手續費」、「交易稅」,才是真正的獲利與虧損,且若帳戶中的扣款金額不足,還需要將資金在「T+2」日前匯到交割帳戶,才能避免違約交割,接著我們也教大家如何計算自己的手續費及交割時間!
● 交易成本(手續費、交易稅)如何計算?
股票交易的成本包括:手續費及交易稅。買賣股票時,皆須負擔0.1425%的「手續費」,若為網路下單者,通常券商會給予折扣,如果投資人成交金額夠大,更有機會談到高手續費優惠,而賣股票需額外付0.30%的「交易稅」。
總結如下:
⊙ 買進交易手續費=0.1425%(有低消20元)
⊙ 賣進交易手續費=0.1425%(有低消20元)
⊙ 證交稅=0.3%
⊙ 整體交易成本(0.585%)=0.1425%+0.1425%+0.3%
交易的時候,可以將「股票成交張數*股價*5.85」快速計算買賣成本,如買進1張1000元的台積電後隔日賣出(假設股價未變動),則交易成本等於1*1000*5.85=5850,股價獲利需超過算出來的數字才會賺錢!讀者也可以參考自己的手續費折讓,並應用此概念試算,就知道到底要匯多少錢到交割戶頭!
●T+2交割制度
文後也慎重提醒,當投資人算清楚要多少錢交割後,還需要在成交日(T日)後的第2個交易日(T+2)上午10點以前,將股款匯入交割帳戶(EX:禮拜1買股票,禮拜3早上10點前準備好)。 若因一時忙碌忘記,導致帳戶餘額不足,就會形成「違約交割」,不僅會留下紀錄限制未來交易,更會影響信用評等,切記買股後不能忘記匯款,也要衡量負擔能力。
<延伸閱讀:交割、違約交割是什麼?交割款不足有何補救手段?(不限用途T+0借貸簡介)>